复大投毒案是如何告破 上海复旦大学投毒
一、复大投毒案是如何告破
2013年4月1日,复旦投毒案主犯林森浩将二甲基亚硝胺投入饮水机后,他的室友黄洋就喝了里面的水,结果中毒晕厥,4月12日警方确定了是林森浩所为,并拘留了他,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死亡,年仅28岁,4月25日林森浩被批准逮捕。2014年2月18日,上海中院一审林森浩死刑,2015年1月8日维持死刑原判。2015年12月11日,林森浩被执行死刑,享年29岁。
二、复旦大学投毒案,你怎么看
高学历不代表高素质,教育一定要紧抓学生的素质,避免此类事情再发生。
三、如何看待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
【事件梗概】
袁涛,2010年高考591分,湖北省高考第88名,被复旦大学录取。别人说袁涛是“斗士”主要是发生在袁涛和复旦大学的几件事:
1、有一天,袁涛同学在吃饭,看到饭菜里有从筷子上掉下来碎屑,这是筷子没有刷干净,或者是没有消毒。于是袁同学,心里不舒服,就网上发布了一篇题目为《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》的帖子,希望学校更换筷子,如果不更换,就自己把食堂的筷子换掉,并进行全程录像,结果:复旦第二天把筷子换成了新的。于是袁涛胜利了,被称为“筷子哥”。
2、袁涛有一个同学的病了,这个病很严重,是脑瘤,他就策划了全国范围的募捐活动。后筹集善款30余万元,但他的行为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和支持。对此,他表示对学校很失望。
3、最后一件事,称为压到袁涛导致其退学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在2012年12月,袁涛网络发文,讨伐复旦大学“学风沦丧”,说教授上课只会放PPT,对学生极端不负责任,不学无术。
【事件分析】
全省排名前百名,不能不说他真的是学霸,被复旦录取,原本已经是人生赢家了,以后只要完成正常的学业,就可以开启人生幸福的篇章了。可是袁同学偏偏比较偏执或者执拗。
我们先来分析这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:一根筷子没有刷干净,也许是学校食堂的某个阿姨有点粗心,那么偶而筷子有一根不干净,当然也可能有很多原因。袁同学的确有点小题大做,不过结果是好的,大家都可以用上新的筷子。
第二件事:袁涛的同学病了,他作为朋友,给同学募捐,本来是好事,可是我们作为学生,是不是应该向学校提出申请,经过学校同意和批准之后,再做募捐。你私自募捐本来就不合规定,属于非法募捐,倘若你提出募捐申请,学校不批准,你可以再失望。凡事都有他的流程,你这样不按照套路,难怪学校会生气。
第三件事:也许真的有个别教授上课喜欢放幻灯片,老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只是为了方便教学。大学的教授很多都是博学多才,博古通今的。
【引发思考】
学生不应该去钻牛角尖,袁涛同学想必从小聪明,是属于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学生,老师夸奖,学生羡慕,家长也自豪。时刻需要引起别人的关注,是否到了大学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,身边的优秀学生太多了?
他不以学校为骄傲,将来学校也不会以他为骄傲!有人说,袁同学只会嘴上功夫,智商高情商低,除了骂人没有其他本事。大学有自己的规章制度,学生只能适应学校,学校不可能去迎合某个人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按照流程来做。
时过境迁,现在袁涛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,有人说他创业成功了,有人说他在南方打工,过的很辛苦。一手好牌,被自己打烂了,可惜可叹!
四、视屏《复旦大学投毒案》
复旦投毒案,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。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,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-二甲基亚硝胺。2014年2月18日,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,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2015年1月8日,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: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。2015年12月11日,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1。